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 马方录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实验行为习惯是做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利用实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 主要从实验前调动积极性、实验中合作探究、实验后总结归纳等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 科学实验 行为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实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在学生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的情况下,即便教师做了事无巨细的精心准备,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样就出现了表面上看是热火朝天的科学探究课堂,实际上却是那么的低效,这不仅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也降低了科学课堂探究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课堂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结合我的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实验前花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准备的课堂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即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本职工作。实验前的精心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那么,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自然是离不开课前的准备工作。
1、民主制定实验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课堂实验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实验课堂的前几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规则,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试验规则。
2、用科学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举行“种养植物小能手”、“蚕的一生小画报”、“护蛋行动”等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其中“护蛋行动”是让学生用鸡蛋为原材料进行创作,然后通过自己的作品推介去收集老师和学生的签名,收集的签名越多则得分越高,通过该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动物生命对卵生等知识的了解,也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锻炼的孩子们的胆量和口才,可以说活动圆满成功的完成了使命任务。
3、用微视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根据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前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思考,这样学生能自主的完成预习任务,甚至动手动脑探究起了下一节课的科学实验。
4、用“问题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面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和想象。如学习《大树和小草》这一课前,问学生是能否总结出大树的特点呢?能否总结出小草的特点呢?能否总结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科学课堂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堂,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助于实验活动的高效顺利进行。教师可通过调整教室环境布局,合理设置实验问卷、梯度提问,适时发放实验器材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守秩序习惯。
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开始,观察的方式有很多而不仅仅是眼睛看,还有手触摸、鼻子闻、耳朵听、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用嘴巴尝,这样能获得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软硬粗糙度等;观察的原则学生也要清楚的理解,如观察的顺序性、全面性、客观性等也要慢慢的培养起来。
3、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专心听讲是高效率获取信息的重要条件,是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我先和同学们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倾听方式,学生总结出注视讲话者的眼睛或者额头、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边听边思考等行为属于良好的倾听习惯,制定好倾听的要求,那么大家需要共同学习共同遵守。课堂中我也会用眼神、语言、大拇指等方式来抑制不良的倾听习惯表扬好的行为。
4、养成善于表达的好习惯。表达在课堂通常是说,形式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对其他同学的见解等。出现的情况有胆小畏言的有语言逻辑混乱的有想说就说的有直接打断别人自己说的有窃窃私语的等等,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引导多鼓励多训练,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举手发言、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等良好的表达习惯。
5、养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建立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们自由结合,老师进行适当的调整,实验中进行各小组的分工合作探究,如《测量水的温度》,要求每个小组做好分工,每隔两分钟测量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四种水的温度,这就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6、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形成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正反馈。素质教育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在班级建立有效的多元激励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自信—自律—自强的培养路径。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和欣赏他人向榜样学习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课堂行为习惯。
三、实验后锻炼总结反思收纳的能力
1、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实验中聚精会神,实验后无论成败都要反思总结原因,学生很容易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偏差,要积极引导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复试验或者再做类似的实验。如在讲授《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第二次从中心向两边加热的实验结果发现大头针掉下来的顺序与理论上不一样,正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原因的时机,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出很多原因,这样学生对知识对实验以及思考能力都有了更深的体验。
2、养成整理整洁规范的好习惯。实验结束后,还剩一点时间进行总结和点评,下课铃声响后,学生拿起课本就走,甚至急着出去连课本文具都抛之脑后,更不用说整理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了。然后开始实施小组每个成员轮流留下来整理和打扫,又出现了小组闹别扭或者溜号的现象,就采取每个小组实验结束后集体整理实验仪器推凳子捡垃圾,哪一小组先整理好就先走,或者对课堂中纪律表现差的小组留下来打扫卫生收纳仪器,这样一来,实验课上完之后就有序而整洁。
3、养成利用身边资源的好习惯。一节课的时间仅仅四十分钟,学生做的实验的总时间就更少了,课余时间或者放学后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而且课堂之外的科学资源更为的广泛,因此向学生布置有趣的科学作业或者家庭小实验都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身边自愿的好习惯的方式。如去超市调查食品的信息,在家做鸡蛋壳和醋的反应小实验,或者造一张纸等等,都可以实验课堂外的教学。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本人的课题研究在新沙小学2013级的四个实验班级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年末的学生测试和教师评价反馈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后,在实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由此,教师可以展开更加高效有趣的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尽管习惯的培养并非易事,小学生本身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行为习惯时要持之以恒,对孩子要有耐心的额引导,当学生在实验课堂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之后,学生学的高效,教师教的轻松,奠定孩子科学探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